“致__的启示录”展览在澳门举办

日前,“艺文荟澳:澳门国际艺术双年展2023”在澳门举办,其中,展览“致__的启示录”引起不少人的关注。

“致__的启示录”展览以2023年为契机,呈现人工智能对当下的影响,以及现代科技发展与传统的关系。展览邀请七组艺术家(或艺术家组合),以游戏、文字、图像、缘分、地理、命理、纪实等议题,探讨科技与人类命运的本质。

策展人林小雯介绍,“__”是展览虚构的角色,亦是当代的象征,等待被赋予名字;观众则被邀请与“__”一起,借艺术家的视角,走进人机结合的未来,思考人与、个体与世界的关系。

据了解,策展人林小雯通过关注另类的艺术创作和文化实践,致力突破当代策展的界限,打破传统,激发想象。关于该展览的缘起,林小雯表示,科技深入公众生活,希望通过艺术来回应,并引导人们对此进行思考。

林小雯的“搭档”、策展人陆竹分享了一个有趣的观察:不少澳门年轻人会去寺庙,让她感受到了现代科技与日常生活的“小碰撞”,“可能也反映当代人比较焦虑。”

艺术家们如何看待科学与艺术的关系?展览提供了有趣的视角。现场共展出了10件作品(装置),其中,作品《来自谷歌地球的明信片》是由于设计师克莱门特·瓦拉习惯收集谷歌地球的图像,并在过程中发现了一些奇怪的画面。

起初,设计师以为这是故障或者算法错误,但仔细观察后,他意识到情况实际上更耐人寻味:这些图像并不是故障造成的,而是系统的绝对逻辑结果;这是系统中的边缘状况,即反常现象、非标准样态,甚至可以说是异常值,但并非错误。这些突兀的画面透露了谷歌地球的运作模式,引起观众对软件的关注。

作品《百年修得共枕眠》则设定在一个悬浮式连体床的装置空间中发生。在此作品中,艺术家延续其在《十年修得同船渡》及《十一年修得同池渡》中建立的约会模式,探索缘分和大数据“孰轻孰重”。

林小雯说,科技提供了新的媒介,让艺术家去思考、创作,为公众提供新启迪,“艺术家们也在尝试让艺术更加贴近生活,通过艺术家对生活的敏锐觉察以及深入思考,促使公众反思科技乃至生活本身。”

陆竹认为,艺术能帮助人们跳出日复一日的生活去思考,留意到社会的变化,艺术同时也能抚慰人心。她们还提及,珠澳文化同根,希望未来珠澳能在文化上有更多交流,携手并进,优势互补,丰富艺术家们未来的创作。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